拉萨26所中小学组建7个盟校共同体

导语 为了打破校际壁垒,促进学校间相互交流与学习,形成互帮互助的共同体,达到整体提升的办学目的,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、均衡化教育需求,城关区教育局(体育局)决定在辖区26所中小学中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,组建盟校共同体。

  核心提示

  “面对辖区‘择校’家长渐多的实际情况,为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,教育资源共享,缩短各校间的差别,我局在城关区26所义务教育阶段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,组建盟校共同体。盟校共同体采取城乡结合、校际结对1+N模式,以1所骨干学校为龙头,联合2至3所学校组建盟校共同体,以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、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,努力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,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、均衡化教育需求,实现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转变。以创新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为动力,科学整合、合理放大优质教育资源。”城关区教育局(体育局)副局长刘兆睿告诉记者。

  初中阶段,以市一中为 龙头学校,联合二中、四中、江苏中学3所学校组成第一盟校共同体。第二盟校共同体以市八中为龙头学校,联合三中、六中、七中3所学校组建而成。小学阶段第一盟校共同体以市一小为龙头学校,联合海淀小学、夺底小学、海萨小学3所学校组成;第二盟校共同共体以实验小学为龙头学校,联合吉崩岗小学、娘热小学、白定小学组成;第三盟校共同体以二小为龙头学校,联合雪小学、当巴小学、北京小学3所学校组成;第四盟校共同体以三小为龙头学校,联合拉鲁小学、藏热小学组成;第五盟校共同体以海城小学为龙头学校,联合纳金小学、广西友谊小学2所学校组成。

  在实验小学门口,一位家长告诉记者:以前总是担心学校的教育质量,所以一直想给孩子找一个教学质量好的学校,但是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不是进不去就是离家太远,我认为不管自己多么辛苦,也要保证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。”记者在林廓东路市一中、海城小学等3所学校周边观察到,放学期间骑车、开车来接孩子的家长特别多,致使放学期间学校门口的交通略显拥堵。

  “这也是没办法,离家近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,费尽力气才将孩子放到这里,但是又离家远,所以只能上下学接送,自己辛苦一点也没关系,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就好。”一位家长说。

  我市某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,此前,城关区各学校学生生源、师资配备及教育资源不尽相同,校际差距是几十年逐步形成的,要解决此问题自然需要一个过程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各校在教育教研方面缺乏交流与合作,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。提及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与扶持薄弱学校,我们大多停留在补充硬件设施的阶段。经过多年整合,目前,拉萨市教育资源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,但校际差距仍然不小。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,更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。如果说硬件设施重要的话,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师资力量与学校教育氛围。大多学校对优质师资采取保护措施,造成师资流动困难,这也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一大壁垒。由于城关区各中小学校的校际差异,优质师资难以向薄弱学校倾斜,形成了“薄弱学校缺生源,优质学校人人想进”的局面。

  近日,在市八中开展的优质课评选暨盟校共同体校际交流活动中,经市三中、六中、七中盟校带队领导和教研员点评,市八中七(3)班的邓鸿老师以93.3分的成绩获优质课一等奖。此次校际交流活动,只是我们盟校共同体教研活动的一个环节,旨在搭建学校间、教师间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,在教师中营造争评优质课的氛围,有益于实现盟校共赢。”市八中教研室主任龚朝川告诉记者。

关注更新
返回本地宝首页

热点推荐

最新阅读

反馈